價格的定義
古典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密斯曾提出市場上具有一隻「無形的手」(Invisible
Hand),他所指的就是「市場機能」(Market Function),也可視為「價格機能」(Price Function)。他認為在自由市場經濟中,「價格」可以調整一切,政府不必干涉過多。而美國行銷協會(AMA)對「價格」(Price)的簡單定義,即為:價格,即是「每單位商品或服務所收付的價款」。
1.那隻手就是市場機能
2.市場是互惠而非施捨
3.自利與利他沒有衝突
4.亞當.史密斯的道德觀
價格的呈現方式
我們暫時脫離經濟學深奧的學問,價格是每天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,不管是我們付出去或是收進來,都是價格的呈現方式。因此,價格是供需雙方交易的結果。
在我們每一個人日常生活中,價格的呈現,包括了:
(1)買菜錢(菜的售價);
(2)買水果錢(水果的售價);
(3)買日用品錢(洗髮精的售價);
(4)搭捷運或公車的錢(票價);
(5)房租;
(6)看電影票價;
(7)拿到公司每月付的薪水;
(8)繳交水電費、瓦斯費、有線電視費、手機費、電話費用;
(9)收到稿費或收到版稅收入;
(10)其他等。
價格是買方跟賣方的利益均衡點
在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相交會的那一點,(A點),即為均衡點。亦可簡單的說,即是買方與賣方的利益均衡點。此時,賣方願意賣出Q1的數量,而買方願意付出P1的價格。故價格,是消費者在邊際上願意付出的最高代價,也是供給中在邊際上願意接受的最低收入。不過,這只是純經濟理論而已,在實際生活及消費上,也不見得即是如此。例如,颱風天蔬果上漲很多,心裡雖覺得太貴了,但仍不得不買一些,此時,即不是合理的均衡點了。再如,有時候在百貨公司買某些產品,覺得價格貴了些,但最後仍可能會買,因為其他地方可能不易買到。但不管如何,最後仍是成交了,廠商賺到一點錢,而消費者也得到一些滿足的物質利益或心理利益。
從五個面向來看待價格的意義
美國邁阿密大學行銷學教授Minet Sthindehutte(2005),提出我們可以從五個面向去看待價格的意義為何:
1.價格代表價值
廠商所訂產品或服務價格的最終意義,即是代表了顧客願意支付的金額;也是代表了顧客他自身所認定的值多少錢,或是說其價值多少。例如,某人認為到威秀電影院看一場〈哈利波特〉320元的電影票價算是合理的,即代表此片電影價值為320元。
2.價格是一個變數
當消費者在實際支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時,會涉及多個變數的應用,包括付款方式、付款地點、付款時間、支付總價、付款條件、付款人等,並非穩固不變化的。當上述這些條件變化時,價格也可能跟著改變了。例如,消費者一次多買一些數量時,店老闆可能會算便宜一點。或是如果以現金支付時,供貨廠商也可能會算便宜一點。
3.價格是多元化的
廠商經常運用價格的改變來達成其不同的目標。例如,週年慶或促銷活動時,價格會有折扣價、特惠價,或不同產品組合的不同價格,或是區分新產品或舊產品,或是區分正暢銷的產品或不太暢銷時的產品,其定價都是不太一致的;有高、有低,故價格是多元化的、多樣化的。另外,在不同通路地點,其價格可能也因而不同;例如,同樣一雙鞋,在百貨公司或大賣場連鎖店,其價格必然不同。
4價格是公開看的到的
價格在任何買賣場所,大致而言,均會標上價格,故價格在零售據點是公開、看得到的,也是讓您覺得貴、或便宜、或合理的感受。尤其,在網路發達的時代,查價及詢價也是非常方便的。
5.價格是彈性應變的
在行銷4P的價格決策中,它是立即可以改變及調整的一個項目。例如,新產品上市,消費者普遍覺得太貴了些,故銷售量進展很慢,廠商考慮評估後,過一、二天,即可調降價格了。因此,價格此P是高度可以彈性應變的,而其他3P就必須花些時間,才能改變與調整的。例如,近幾年來,在手機、數位照相機、液晶電視機或筆記型電腦等資訊3C產品,其實價格趨勢走向都是往下走的,愈來愈便宜。
價值大於價格即是合理價
「寧可在景氣悲觀的時候買好房子,而不要在景氣樂觀時買到不好的房子」圓石灘廣告總經理蘇松棱,一語道出十幾年房地產經驗的買屋哲學。
「當價值大於價格時,無論何種時期,消費者都會出手購買」,「價值與價格之間的衡量,主要繫於區域認定、負擔能力、人口結構及產品競爭力等四大因素」。基本上,蘇總認為,買方普遍用這四個要素衡量房屋價值,當價格高於價值時,買方不會出手買;反過來當價值高於價格時,無論景氣好壞,買方都會進場。而衡量價值與價格的這把尺,長短標準就因人而異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